商學院暑期“三下鄉”團隊走進古堰灣開展文化遺産保護調研工作
來源:原創文章|發布時間:2023-07-14 16:09:11|浏覽人次:2897

    本網訊(通訊員 劉昊昕)7月2-9日,由商學院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劉昊昕和教研室主任張陳蕊帶領的調研團隊,在暑期“三下鄉”期間,對崇陽縣古堰灣物質文化遺産進行了調研,重點關注了古堰灣的文化内涵、旅遊資源保護開發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
    古堰灣位于鹹甯市崇陽縣白霓鎮油市村,是崇陽九塘十三堰首屈一指的大堰,石視堰始建于後唐時期,迄今已有千餘年曆史文化,經過多次重修,如今才得以保存下來。有着千餘年曆史的古堰——白霓石枧堰,它是鄂南地區重要的農耕水利灌溉文化遺産,傳承着傳統治水技術、經驗和智慧。這座古堰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文化内涵豐富,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注意到了古堰灣在保護和旅遊開發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缺乏足夠的保護措施,古堰灣的曆史文化遺産面臨着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的風險;部分旅遊開發項目缺乏整體規劃,存在過度商業化、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問題;古堰灣的曆史文化價值尚未得到廣泛認知,本地居民和遊客對古堰灣的了解有限,不利于其保護與傳承。

    針對以上問題,調研團隊從建立完善保護機制、科學開發旅遊資源及加大對古堰灣曆史文化遺産的宣傳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策略,為深入挖掘古堰灣曆史文化内涵和旅遊資源保護開發提供支持,以避免過度開發對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共同維護古堰灣的曆史風貌。 

    通過本次調研,團隊認識到古堰灣曆史文化遺産保護與旅遊開發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各界應積極參與古堰灣曆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隻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共同維護其曆史風貌,讓古堰灣這一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得到可持續的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