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曼君 攝影 童曉琴)在商學院第十九個廉政建設月系列活動基礎上,5月15日,我院全體教職工黨員在黨總支書記王彩虹的帶領下,集中在臨湖軒A2069教室觀看了政治專題片《法治中國》之《大智立法》活動。
該片主要圍繞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與憲法精神相一緻、與人民意願相呼應,系統的總結了五年來法治中國建設中的立法方面的成就,着重指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征途上對立法提出的新要求。
一、立法必須與時俱進。法律,作為一種約束手段,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家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總體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成就。
二、立法必須與改革決策相銜接。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适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思維來完善立法,通過立法引領改革進程,推動社會發展。
三、立法必須與憲法精神一緻。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據,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四、立法必須與人民意願相呼應。立法過程必須遵循立法活動規律,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科學合理的規範國家機關的權利和責任,規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遵循立法程序,廣泛征求民意、凝聚社會共識。為此,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是基層群衆參與直接立法的重要載體,是我國民主立法道路上的有效探索和重大進步,增強了廣大群衆的主人翁意識。
通過本次觀影活動,既增強了黨員的法律意識,又加深了黨員對立法程序的認識力度,還讓我們深深的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需要以“大智立法”為指引,最大化發揮立法的引導和推動作用,以此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