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談話成為一門藝術
15級輔導員 廖翔
在輔導員的工作中,如遇到學生請假,曠課,學籍預警等方面的問題時,不可避免的會與學生接觸,那麼我們怎麼去有的放矢地與學生好好地溝通交流呢?
首先我們要區分談心與談話的不同。
我們想要達到什麼效果,是要從學生那裡獲取有效的信息,還是讓學生無條件的服從,直接決定了我們是在“談心”還是在“談話”。“談心”是一種坦誠相見、放下老師身份的平等交流,需要聆聽學生所想并給予積極響應,是學生毫無防備心理時的互訴傾長。“談話”則往往是嚴肅的,有目的性的,是告誡或通知學生因學生的某些錯誤的認知引起的,此時學生需要承擔相應的後果,這樣的場合則偏向于冷調。所以,我們通常要把握好中間的度,才能将談心談話做好。
其次,我們要将交談的場所變的開放與多元化,給予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
“老師,我想約您喝杯茶”。這是學生對談話的場所的一個暗示,需要輕松的環境去面對您,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尊重學生更換交談地點。但如果輔導員與學生交談内容涉及到隐私、敏感話題時,這個時候輔導員要把握主動性,跳出辦公室與會議室這樣封閉壓抑的環境,會讓交談效果變得更加水到渠成。
表揚式:選擇班會,晚點名大型場所。班會前與學生交流,在班會開始後,特意強調并班級拍掌鼓勵式,大肆宣揚,滿足了學生的榮譽感以及積極性,且樹立典型,争做效仿。
批評式:場所小化,但要做到警示他人,比如選擇宿舍,對其進行詢問、批評的同時和其他學生一同交流,其他學生幫忙一起監督學生遵守紀律,此時的效果會倍增。
切忌電話批評式:學生在電話裡接到輔導員的指令,要求來辦公室。語氣平和的狀态下,學生會産生芥蒂心理,輔導員找我幹嘛,是犯了什麼錯誤?如果電話中輔導員暴跳如雷,那麼學生可能不回來辦公室。此時的學生要麼産生恐懼心理,不敢去;要麼已經想好對策,掩蓋事實,拒死不承認,左耳朵聽,右耳朵出,不予理會,再次繼續犯同樣的錯誤。此狀态下即交談失敗。
再次,做學生忠實的聽衆,少插嘴,多聆聽,多走進學生的内心世界。
一般情況下,在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我們會火冒三丈,不會聽學生的一言一語,不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我們将火氣撒完後學生就自行離開,這樣情況下既無交流,也使得交談閉塞化,基本會以怒氣開始,怒氣結束。
學會傾聽,多聽聽學生怎麼想,比如在上周學生A某找我談話時一直說自己很痛苦,首先我們必須要傾聽,到底痛苦在什麼地方,然後,不插隊,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為什麼會産生這種想法,找出學生的問題後,再雙向交流導入,給與學生建議。學生迷茫的開始,到最後學生信心滿滿地去準備考研,這都需要我們多多去聽,而且敞開懷抱去接納他,把他當做朋友,并加以昵稱,增進之間的感情。
最後,耐心、熱心、用心 ---用“三心”去感化學生因解除處分的文件下發,心理問題學生B某突然看見名單中出現了他的名字,過來很生氣的告訴我說,沒有任何人通知的情況下就給予警告處分,而且懷疑考勤造假,班委誣陷,且說自己毫無曠課記錄。這個時候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即是讓學生接受警告處分的事實,然後按照相關的流程讓學生提交材料,且話語溫和,不再增加其他外界刺激。平心去對待,耐心去解釋。讓學生靜下心來,與學生一同去面對這個結果,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加大關注度,做他的心情調解師。
作為思想政治輔導員,我們要利用好談心談話,讓談話成為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