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學家劉玉堂教授為我院師生作“追尋楚脈”專題講座
來源:原創文章|發布時間:2021-11-30 10:09:07|浏覽人次:7835

    本網訊(通訊員 劉昊昕)11月25日下午,應我校文化産業研究中心邀請,著名史學家、博士生導師、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劉玉堂在詠歸小禮堂為我院師生帶來了一場“追尋楚脈”專題講座。學校副校長徐擁華、科技處處長陳長平、公共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吳茜、商學院院長嚴立冬、商學院黨總支書記胡紫玲、商學院副院長張亮等領導應邀出席,本次講座由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劉昊昕主持。

                         “追尋楚脈”講座現場

    “楚文化是指公元前11世紀末至公元前3世紀末,長江中遊地區一個異姓諸侯國——楚國人民創造并發展的文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楚文化中蘊含的某些精神是楚文化的内生動力,又是湖北文化和荊楚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劉玉堂以闡釋楚文化開場。

                                                            劉玉堂教授講座現場
    劉玉堂教授以“楚文化”和“正能量”兩個關鍵詞的釋義為切入點,從“筚路藍縷”的進取精神、“大象無形”的開放氣度、“一鳴驚人”的創新意識、“上善若水”的和諧理念、“九死未悔”的愛國情結和“一諾千金”的誠信品格六個方面對楚文化中的正能量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剖析。
    講座中,劉教授引經據典、妙語連珠。借楚國“筚路藍縷”、“楚王失弓”和“絕纓之宴”的故事以及楚莊王的名言“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贊揚了楚人開放的胸襟、視野、氣度,“懂得分清輕重緩急”的大局意識,以及“勇于開拓創新”的無畏精神。征引“止戈為武”的典故告訴同學們和平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們應居安思危,珍惜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過講述“低頭一拜屠羊說”的典故,劉教授指出:“愛國”與“向善”是一緻的,青年學子應傳承并弘揚偉大的愛國精神。劉教授使用年輕人熟悉的網絡語言,結合了熱議影視作品《芈月傳》《思美人》深入淺出地解讀了楚文化的内涵,會場上氣氛非常熱烈,得到了青年學子們的共鳴和掌聲。
    劉教授強調:“楚文化的正能量,就是楚文化中蘊含的、迄今能夠促進個人進步、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他希望學生以楚文化精神為繩準,汲取其中正能量,提升自我學養與修養,将其内化,後用外在行為影響他人,激勵我們奮發圖強、積極進取,将楚文化的正能量發揚光大,以進行中華文化的傳承。

                                                        參會領導、嘉賓合影

劉玉堂教授簡介:
    劉玉堂,畢業于武漢大學,曆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湖北大學湖北文化建設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央直接掌握聯系的專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委,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長期緻力于楚文化、長江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和文化産業研究,出版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撰寫、主編的《荊楚文化志》、《世紀楚學》和《長江文明之旅》分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第九屆湖北省優秀社科著作一等獎和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任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和第十屆中國園林博覽會文化顧問。曾赴海内外多所大學從事學術交流,擔任央視大型人文紀錄片《楚國八百年》、《三國的世界》和《讀書的力量》學術顧問暨主講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