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 廖翔 )很确幸,能有機會參加此次由湖北省教育廳舉辦的第十屆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的複賽,雖然與決賽的入場券很“近”,但臨時抱佛腳,怎能“不快也光”呢?
理論知識重在積累,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考試内容涵蓋了:黨的創新理論、“四史”、疫情防控;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會議精神、文件要求;輔導員業務素質和專業知識等。接到複賽通知後,臨陣磨槍,我抓緊時間查閱了高校輔導員微信公衆号、思政網等相關材料,圈定範圍後,我開始“突擊”背誦黨團相關的知識、十九屆六中全會等。
由于疫情,原本線下的複賽移入線上舉行,正是這樣,考試的時間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半天。上午7:50---9:25,線上筆試時間,當我拿到簡答題時,頭腦一懵,請簡述基層學生黨支部所做的工作;請簡述一站式社區的具體含義;請解釋建黨一百年中國發生的變化;請寫出十九屆六中全會的意義。雖然硬着頭皮把答題紙全寫滿了,但是我知道憑感覺與熟知,所答出的結果明顯不同。因此,在理論考核中,輔導員應重在平常的積累,積極抓住時事熱點,做個有心人。
線上的案例分析也是讓我當頭一棒,由于抽簽順序被安排在了36号(共95名參賽教師),從9:45進入候考區等待,等到我抽考題時已經到了12:30。在這等待的期間,考的不僅是耐心、毅力。還要面對突如其來的“考務老師”随時抽簽提醒,随時要以最飽滿的姿态面對考官的提問。我抽到的案例分析題為:小陳作為在校生創業者,在疫情防控期間利用其“業務”為學生修改定位打卡,給學生批改請假條,蒙混過關,獲利頗豐,且“業務”越做越大,作為小陳的輔導員,你該怎麼做?10分鐘的梳理時間,我決定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回答:案例題幹分析(定性)、解決思路、實施辦法、經驗啟示(接下來需要怎麼做)。5分鐘的回答時間,我加快了語速,最終案例分析以86.4分排名前10的好成績。
不是每一次的付出,我們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盡管如此,但我們依然在進步,在前進的路上,繼續用心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做一個樂觀向上的輔導員。青年,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