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不平凡的事業(2022年77779193永利第七屆講課競賽二等獎獲得者 祁峰)
來源:原創文章|發布時間:2023-04-13 18:37:53|浏覽人次:1972

    祁峰,副院長,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獲經濟學學士;武漢理工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管理學碩士;2011年進入武漢設計學院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創業管理、品牌策劃、企業經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 2013年度和2014年度分别獲得77779193永利教學質量三等獎;20146月獲得湖北省教育廳省級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榮譽稱号;2016年指導組織學生參加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省複賽,獲得比賽銀獎、優秀指導老師榮譽;2016年指導學生參加湖北省大學生市場營銷大賽,獲得一等獎、二等獎;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人人幫》國家級項目立項并于2017年結項;2018年獲得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195月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省級項目《大學生創意、設計、産品IDM Club平台項目可行性調查研究》立項并結項。2022年校級精品課程《客戶關系管理》結題,2023年榮獲77779193永利第七屆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

    一、認真備課,整合、積累教學資源

    教師的根本是教書育人,而教書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因此,如何上好一節課是我必須攻克的一大難題。上好一堂課的制約因素有很多,但是我們教師若能富有行為創新和教學策略創新意識并積極實踐,就能有效突破制約點,讓課堂煥發生命光彩。我認為,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的密切合作、師生間的相融共進,都是一堂好課的标志。我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科學習的特點進行教學實踐,才能讓每一堂課都能促進學生成長。我除了正常的備課之外,重點放在上課形式變化上。我每次都會在課堂上添加一些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資源,找到班級上課的疲勞點,結合課程特點,上好每一節課。例如:在國際經濟合作課程上,由于書本知識點多、過于專業化,學生容易視覺、聽覺疲勞,我在課程設置上通過從國際投資的角度出發,讓他們從投資環境的案例中,提煉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環節,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

    首先針對學生對知識點多、過于難理解的問題,我在備課時,對文本的解讀盡量不流于表面,打開教學思路,分析,以簡約、明了、直接的方式将信息傳遞給學生。其次是估計到學生解讀文本的認知不足程度,站在學生的角度,把學生固有的知識結構當做我的教學資源,研究分析他們的知識結構,把我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最終把每一節新課與他們原有知識結構建立連接。

    二、積極加強教學教育方式的改革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現在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思維。作為一名教師,需要了解每個年級學生在不同階段所需要的知識,與學生積極互動,最大程度做到相互學習的目的,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因人施教,努力做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課堂上做到讓學生發揮主導作用。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于創造的人。

    (2)改變教學方式。用合作學習的方法。這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方式,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他們在課堂上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并樂在其中。既達到碰撞思維、生發智慧的目的,又讓他們在共同學習中體會同伴的價值,增長合作意識。我也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來,不僅能及時發現學生的障礙,有助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也能與學生在共同學習中産生濃厚的師生情,得到學生更深度的認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體驗式教學

    在現代客戶關系管理課程中,讓學生成立企業,讓學生扮演客戶,充分讓學生在課堂中基于虛拟模式下,盡可能地體驗各項職能,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學生從遲疑到對本課程的學習産生最濃厚的興趣,從而在廣闊的學習中達到學以緻用、發散思維。體驗式營銷的方式也同樣适合體驗式教學的整個過程。

    四、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我所上課的年級都是大三、大四的學生,在我的教學中我發現了存在一定的問題,即班與班之間課堂情況有很大的差距,我經常反思為什麼,究其原因。通過在課堂觀察,課間與課後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到因為是對自身即将畢業的緊張心态有關。于此我将在今後日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學,和他們建立更緊密的聯系與溝通。努力做到課上的老師,課後的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是教學豐富的土壤,教師的教學應根植于這片土壤上。”在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深入了解他們的情況。

    五、高效課堂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